魏华 官方网站

http://weihua.zxart.cn/

魏华

魏华

粉丝:431525

作品总数:10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魏华,1963年生于湖南张家界,苗族。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职广州美术学院陶艺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石湾陶艺学会会长。作品被...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魏华在现代传统之间确立自己的艺术取向

   艺术家是有着更为敏锐和多变神经的一群人,他们徘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又游离于这两者的边界之外。当下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关于西方文化的思考,无疑在语境的竞争中共同构筑了一个交互文化的平台,这样的结果之于魏华的艺术,既非“融合”,也非“一体化”,更不存在古今中外文化话语权的对立或者转化,而是试图颠覆“过去”的记忆,通过独立反思、独立阐释来培养内省的自觉,内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自我对白,也是自我表现、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背后的深层根源。


  艺术家的精神价值形成与美感取向的选择,必然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形成并确立起来的。但凡有所成就的艺术家必然是对心灵的开启,得以从生命意义和人文情怀上获得内心体验,生命的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价值和美感的取向。雕塑家魏华正是以此轨迹表现出他的艺术风貌的本质面目,用一种自我表述的方式显现着个体化的内省的张力。


  这些也正是我们关注和研究魏华艺术语言的根源所在。


  鲜明的艺术风格,追求形式美感,已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康定斯基曾说:艺术作品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艺术作品的任何表现力都起源于形式。“然而,形式毕竟只是形式,”形式“背后所蕴藉的审美和精神取向才是至关重要的核心。


  三维空间与可触摸性,材料的特质是雕刻艺术的特质。而平面性是绘画所特有的,未与其他艺术每类分享的独特条件,正是对绘画表面那不可回避的平面性的强调,促成了绘画艺术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的现代主义过程。同样,现代主义雕塑对于线条、形体空前的简化和抽离也使它走向了现代主义过程。从木头到青铜,再到陶瓷,在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中感受到从对材料的迷恋到突破材料、语言的限制,游刃有余地借用材料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历程。


  形式分析之父沃尔夫林的理论旨在抛弃一切上下文、情境、意义之类的外在问题,与作品进行纯粹而直接的接触,努力理解其形式特质,诸如线条、色彩、材质和构图,而不是读解其“内容”,诸如它包含的人物、故事、自然场景和观念等东西,另外一位受其影响的英国批评家罗杰。弗莱十分赞同沃尔夫林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家并不致力于表现实际形相的苍白翻版,而是激起对一种新的明确现实的信念。他们并不寻求模仿形式,而是创造形式,不去模仿生活,而是发现生活的对等物。实际上,他们瞄准的不是错觉,而是真实。


  这个真实是艺术家创造的具有独立生命的形式。


  看魏华的作品在形体中营造出杜工部所说的“元气淋漓幛犹湿”的意境。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对于整个古典文化的认识,和现实主义学院艺术教育背景,使魏华近三十年的艺术道路始终如一,他酷爱中国古代石窟艺术摄人心魄的感力和线条,也从西方当代雕塑艺术大师中汲取营养。他的作品少见当下宏伟叙事的社会图像,但是透露其中的精神指向却能在内心深处找到某种契合。


  研究魏华二十年的创作轨迹,其具象性与人文精神的特点显示出一种对艺术的自主意识、焦虑和流变,仍然可以在精神指向、造型语言和近年作品中的笔墨组织中看到一种新的建构体系,并且在具象与意象中达到了一种本体的深度与自信,这样一种方式与观念所展示的文本指向,更具中国画的本体意味,作品以独特的眼光面对世界,通过表象捕捉本质,推倒传统的文本既定结构,以极其“自我”的方式建立解构意义上的艺术风格。


  在当代中国雕塑界的历史演进发展过程中,很多后来者未能突破学院教育中样式主义、现实主义教育的束缚,更多的是盲目的追随前人的脚步,而魏华以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技法语言在此基础上得以脱颖而出,是在人物的精神层面和文化意义上的升华。他的作品《同心》以抒发自我的体验与回望,以及重视情绪的本身感受和传达,屏弃了矫情和做作的姿态和精神伪饰,注重从内心与自然抒发,以朴素单纯的基调营造出当代人挥之不去的忧郁之美。以象征来寓意人类情感的永恒美感,使淡化了的情节和主题的画面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尤其是《恩爱》、《夫妻》更令人感动,超越世俗的审美性和觉悟,将男女之间那一瞬间印象与体验的抒写,定格在其营造的直觉瞬间,阐释人生万象和自我表现的心灵独白。可见魏华面对当代文化语境,始终守望着这份人文情怀,并将其视为精神存在的终极家园。


  创造性的运用艺术语言,也就意味着创造性地认识世界,观魏华近期的青花系列作品,尤为关键的是他将中国画笔墨造型与青花瓷器完美结合。学院派中的水墨线描手法在其作品中表现到了极致,令人不得不叹服其高超写意手法和造型能力在当代中国雕塑界的颠覆和影响,在当代艺术中这种线描与陶瓷融合的手法,当被视为首例。魏华曾经如是说:“从抽象到具像、从雕塑到陶瓷这种转换是个漫长的过程,当我接触水墨画我又重新认识了平面与立体、体积与线条、雕塑与陶瓷、东方与西方的妙趣。”细品魏华的作品其实他并未只是单纯地将自己具象写实方面的能力一味的在画中体现,而是将作品予以更为深刻的意义,以抒怀性表达方式智慧地表达在他的艺术历程中一脉相承,将其智慧性的加以扩张化,让我们在解读中,跳出文本的整体形式范围,把其中的点、线、面、空白、空间、线条的运用都成为解读的多重语境,观者的注意力已不是作品所描绘的对象,而是把“语言”从作品中抽取出来单独品味与赏析其中的趣味,无形中语言意义上的差异,又创造了新的文本特点。


  艺术家拥有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魏华的艺术用材料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思考。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并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从表象来分析,魏华的创作是以具象写实来表现当代人物为契入点,传达他的艺术观念,其实以这种表达方式在雕塑界上能被社会所认可的艺术家并不多见,而魏华以他的精巧而独到的构思,将形体与色墨的不同构件,将现实与内心的情感符号小心交融地汇入其画面之中,以隐喻的象征性使其艺术理想获得体现。如《青花系列》就是借助传统笔墨符号与现代绘画语言,在个性化的处理中,使作品更具有追忆精神本原的深层意义以及试图重现历史表象之后的心灵隐秘及生命的意义。


  从前的艺术家希望观者透过“错觉之雾”瞥见内藏的平面性,而魏华则把观者的注意力直接导向空间所包含的东西,从前是通过绘画创造景深空间的错觉,而魏华却让观者首先看到的是雕塑而非绘画本身,并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雕塑和绘画的天性差异,将可触摸性和可视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魏华在现代传统之间,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确立了自己艺术取向,这是极难协调的两个层面,但他以超越年龄的智慧将其融入到生命境界和至情至真的艺术高度,把他的纯真之心幻化为深湛澄明的笔墨痕迹,始终守望着这份“人文情怀”并将其视为精神存在的终极家园,以魏华在学术上的努力和不懈探索的精神,必将创作出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的作品,表现出中国文化澄怀观道与畅神临泉的人文精神传统,追寻当代文化的精脉,这也是我们所关注魏华的缘由所在。